9月20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枣阳市被评为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位居第92位。
据了解,中小城市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从城镇发展、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环境质量4个方面进行评价,本次研究用城市化取代了以前的城镇化用语。
去年以来,枣阳市围绕加快建成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持续实施“一主四副两轴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摄影:钟华)
“一主引领”即枣阳中心城区,包括南城、北城、环城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和服务能级,增强区域龙头带动功能,构筑枣阳市人口和产业的核心承载空间。
“四副协同”是吴店、兴隆、太平、七方四个重点镇,全面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重点镇。
“两轴驱动”即316省道沿线城镇发展轴和滚河沿线城镇发展轴。
“多点支撑”是指以各个小集镇为基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摄影:李明)
在城市建设上,枣阳市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完善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物流大道、复兴大道、寺沙路、振烨大道、舂陵大道等近20条道路建设,方便企业内通外联。同时,完成外环天然气次高压管线续建8.66公里、市政中压管网建设40公里,确保企业用气需求;建成第三水厂,彻底解决南城工业园区、吴店工业园区、优良河工业园区等处企业的用水难题;完成110千伏南城输变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供电保障能力;完成化工园区供水环状网、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和应急设施建设,助推化工园区成功创建成为D级化工园区。

(摄影:李明)
在城市更新上,枣阳市完成了沙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主城区雨污分流一期建设等任务;融资12.2亿元分3年对旧城区的14个片区实施连片改造;改造完成城区130多条背街小巷、新建街头“口袋公园”10个,新建、改建社区菜市场18个,新建公共停车场8个,增加城区公共停车位4000多个,致力打造便民生活圈。
目前,枣阳主城区建成面积近5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总面积近1900万平方米,城区“八纵八横”交通网已经形成,产城融合更加深入,宜居宜业的现代中等城市已具雏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毕学谦 | 通讯员:付宏才 徐学波 琚勇
编辑:毕学谦 | 校对:李澍宇
责编:刘惠 | 审核:牛莉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