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湖北零柒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到省级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9.06万元。截至10月,宜城已累计争取到国家级奖补资金114.57万元、省级奖补资金99.95万元,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此前,省经信厅公布,湖北零柒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无人车间和湖北天舒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选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襄阳共有6家企业的应用场景入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宜城市委常委、副市长蒋代刚说,“葛洲坝宜城水泥公司、湖北天舒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勾勒出宜城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清晰脉络。这些乘‘数’而上的企业将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进而激活宜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抢跑“数字化赛道”
近日,一场以“精准赋能本地企业,夯实数字化人才基石”为主题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专题培训会在宜城举行,吸引了该市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等百余人参加。
在数字孪生技术与无人化技术的智能赛道上,宜城企业已开始抢抓风口期。
“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设备数控化率100%覆盖和生产全流程模拟监控,可预判设备隐患、优化工艺,同时精细管控能耗,为行业树立了绿色与智能融合的标杆。”宜城市科经局局长张世杰对记者说。
作为宜城首家、襄阳今年唯一一家省级数字孪生工厂,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可谓实至名归:公司的窑磨专家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入选数字孪生工厂名单,该系统利用先进的AI算法和控制理念,以产量最大化、能耗最小化、稳定产品质量为核心,实现智能实时优化控制。
在人工智能应用赛道上,宜城企业同样表现亮眼。
“反应釜就如‘电饭锅’,将需要制作的物料在里面进行自动配比后进行化学反应,值班人员只需坐在总控制室里观察各种反应数据,实时进行监控就行了。”10月28日,湖北天舒药业有限公司总控制室内,公司相关负责人顾理群指着控制室的大屏幕向记者介绍。
“天舒药业”正是依靠上述安监场景入选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而“零柒实业”则凭借全自动合扣机技术入选。这两家企业立足各自产业特点,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彰显了宜城企业在AI技术落地应用中的务实探索。

5G底座赋能产业升级
10月29日,记者在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简称天舒纺织公司)中控室看到,一面巨大的液晶显示屏展示着数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的各种情况,生产车间里没有传统纺织厂那种工人忙碌的情景,300台智能设备自动高速运转……
“这个5G终端就是工厂的‘云端大脑’。车间里,每一台纺纱机的转速、每一根纱线的张力等各类数据不停闪现,都化作数据流汇入其中。一旦发生故障,它就会报警,并显示故障位置和原因,5分钟内故障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天舒纺织公司总经理高立新说。
2021年,天舒纺织公司启动了“云、管、端”一体化改造项目。2024年9月,一体化5G智慧工厂建成并投产,为每台纺织机都配备了“智慧大脑”。借助“5G数据看板”“5G AI质检”等应用场景,这家老牌纺织企业“从内到外”焕发出新气象。2024年,该公司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成为襄阳县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份亮眼成绩单让它成功跻身无人工厂行列,成为宜城市继东方化工之后的第二家无人工厂,为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张世杰说。
近年来,宜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利刃破局突围,用5G编织智造网络,借数据重塑产业基因,于智能制造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自2014年起,宜城市分步推进5G建设,优先覆盖经开区、精细化工园区,以满足城区居民生活需求及重点企业生产应用需求;随后逐步向乡镇、行政村延伸。截至目前,核心城区5G覆盖率已达100%,乡镇镇区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也达100%。该市累计投资约2.45亿元,铺设5G基站1209个,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4家‘智能’企业正成为襄阳县域企业‘数字转型范本’,这证明传统产业可借助5G+AI实现‘减员、提质、增效’,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助力襄阳打造智能升级标杆。”张世杰说

乘“数”而上激活新动能
近年来,为助力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宜城市科经局牵头,联合四大运营商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组建了数字化转型帮扶专班。该专班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一企一策、分企施策,精准推送数字化改造补贴等政策,助力宜城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赛道跑出加速度,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据统计,近年来宜城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5G工厂、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企业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级品牌新突破。
截至目前,宜城市共有43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企业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企业获批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66家企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企业获批省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
“当前,宜城市有62家企业被纳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储备库,3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已签约进行改造,其中12家已顺利通过验收。在任务推进方面,本年度国家级签约任务完成率达125%,在襄阳市各县(市、区)排名中位居第二。”蒋代刚说。
记者:宋敏 刘晓青 通讯员:李勤 李慧敏
编辑: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