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脉润初心——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开展丰富文旅活动厚植家国情怀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文旅部门与各景区以“家国同庆·团结同心”为核心,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旅体验,通过快闪巡游、非遗互动、社区联欢等多元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兼具文化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假日盛宴。

红韵漫古城

家国情怀浸润街巷

10月的襄阳,从古城墙到商业街,从核心景区到社区广场,五星红旗成为最耀眼的风景。

襄阳古城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地标,国庆中秋假期迎来无数游客。来自我市的“15后”小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为游客提供城市历史文化讲解服务,并发放小红旗、气球、脸贴等文创小礼物,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掌声。

北街旁的管家巷内,《五十六个民族花开满巷》国庆特别节目热闹上演。身穿各民族传统服饰的演员在巨幅五星红旗下载歌载舞,游客纷纷参与互动。各种祝福声交织成“家国同心”的动人乐章。

唐城景区的“闪耀中华主题快闪”成为爆款活动。“我与国旗同框”打卡墙前排起长队。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工作人员高举巨幅国旗引领合唱,游客自发加入。不少人热泪盈眶,直呼“这是刻在DNA里的爱国情怀”。代表襄阳的花车巡游则以“铁打的襄阳”为设计核心,通过榫卯结构的“襄”字楼、诸葛亮与郭靖黄蓉等人物IP,将古城文化与当代家国情怀相连接,让观众在视觉震撼中感悟家国担当。

作为城市流动的文化窗口,“侠义襄阳”旅游公交车成为国庆中秋假期的亮点。车身绘制的郭靖黄蓉形象栩栩如生。工作人员身穿古装装扮成“郭靖”“黄蓉”。车内布置的国旗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相得益彰。“侠义襄阳”旅游公交车的运行线路串联起昭明台、古隆中、唐城等景点,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侠义精神与家国情怀。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公交系统累计运送乘客430余万人次。“侠义襄阳”旅游公交车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移动名片”。

创新融文脉

爱国教育寓教于乐

为增强教育实效,我市文旅部门创新形式,将爱国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沉浸式体验与在地文化表达,让严肃主题变得生动鲜活。

走进古隆中景区,节日氛围扑面而来。从主干道到景点角落,红色元素为景区披上“节日盛装”。这里设有主题打卡区,搭配三国风布置,让红色记忆与历史文化自然交融。细节处的节日标识也让游客的每一次驻足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家国情怀。

国潮音乐嘉年华襄阳站活动中,爱国主题与流行元素碰撞出别样火花。歌手演绎经典红歌,台下观众加入合唱。年轻群体在潮流文化中感受爱国情怀。

管家巷的方言课堂更是别出心裁。志愿者教授普通话日常用语的规范发音与襄阳等地的方言。“你好”“谢谢”“中秋快乐”的多样化表达在课堂上交织,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双节绘同心

多彩活动共话团结

这个假期,我市以“国庆”“中秋”为纽带,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与非遗体验,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参与感强”的形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襄城区真武山街道胜利街社区在六〇三文创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志愿者老师通过现场示范、互动练习、情景模拟等方式,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米公祠的“国庆华章·中秋雅月”西园雅集活动,以传统文化为桥梁,以“西园雅集”为IP,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襄阳市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传递着团结理念。该馆以宋代民间拜月仪式为核心的文化展演,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摩。传统文化博主详细解读中秋习俗的多元传承,让大家在庄重古礼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特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孙凤玲丨通讯员:王婷 李孟秋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