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襄阳二手车交易市场一片火热,交易量增幅达到历史新高。在这背后,既有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也标志着一条汽车资源再利用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这个“十一”假期,襄阳华港鑫二手车交易市场销售热潮涌动。在新能源置换补贴政策及线上渠道拓展的双重推动下,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心仪的二手车。
消费者郭楠在采访中表示:“现在二手车价格实惠,就来市场看看,希望能用最少的钱买到一辆性价比高的车。而且现在的保障服务很好,我非常放心。”
市场方的数据印证了这份火热。襄阳华港鑫二手车交易市场董事长侯刚介绍:“仅双节期间,市场交易量就近1000辆,同比增长200%。目前我们平均每月交易量稳定在2000多辆。”
记者从市商务部门获悉,襄阳市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14家、二手车经销企业79家,行业整体活力持续增强。今年1至9月,全市二手车交易量达66732辆,同比增长24%,显示出二手车消费需求的强劲释放。

市场的繁荣与政策激励密不可分。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李敏详细解读了政策:“根据湖北省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截至2025年,消费者报废个人名下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车,可一次性享受1.5万元至2万元补贴;若转让旧车购买新车,则可获得3000元至5000元补贴。”强有力的政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1-9月,全市已有2.2万名消费者提交了补贴申请,市商务局已发放补贴资金2.85亿元。
“以旧换新”的热潮不仅停留在交易环节,更向下游延伸,催生并完善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资源再利用的产业链。在湖北科瑞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对报废车辆进行精细化拆解。该公司创新实施了资源价值最大化的“三级处理模式”。
公司总经理向静在现场介绍道:“这个区域是我们发动机的存储区,目前我们正与东风康明斯进行发动机的再制造合作。”她进一步解释说,一级处理针对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通过再制造工艺使其重获新生,重返市场;二级处理则将车灯、车门等完好的零部件作为二手件销售,其成本可比新件降低50%以上;三级处理则对剩余的车壳进行破碎,分选出钢铁、铜、铝等金属原料,回炉循环利用。

对于未来,向静展望道:“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技术驱动的循环经济综合体’,核心在于做深产业链、拓宽业务面,并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力争成为区域的资源循环枢纽。”
记者从商务部门了解到,今年1-9月,全市包括科瑞威在内的5家资质拆解企业,共处理报废机动车10643辆,同比增长35%。这些报废车辆通过精细化拆解与零部件再制造,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极大提升了汽车资源再利用的纵深价值。
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李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培育和壮大二手车流通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领域的市场主体,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二手车更加便利交易,同时进一步规范回收拆解市场秩序,推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随群 滕树杰
编辑:柳军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