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是坐落于襄阳汉江段江心的一片生态绿洲。10月15日,晨光熹微,成群的鸟儿从湿地芦苇丛中翩然起飞,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水面。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悄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守护着下游襄阳市数百万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天然净化器”。
湿地净化水质 筑牢生态屏障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715.32公顷,远不止是鸟类天堂和植物王国。其最核心的战略价值,在于它如同一位沉默而可靠的卫士,忠诚地屹立在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上游。
“这片湿地是汉江流域原生态保护最具特色的淡水河流湿地之一,更是襄阳市民饮用水水源地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三级主任科员张振斌介绍。这里茂盛的芦苇、菖蒲等湿地植物,以及健康的底泥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巨型的“生态滤芯”,对流经的汉江水进行着自然净化。它能有效吸附、降解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涵养水源,提升流入水源地的水体质量。
物种不断增加 生态成效斐然
保护的效果,水知道答案,鸟儿更是最敏感的“环境评价师”。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长寿岛湿地重新焕发活力。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内的植物种类已从357种增加到了489种,鸟类更是从97种大幅增加至337种。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赵云拥说,中华秋沙鸭、白琵鹭等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珍稀鸟类纷纷选择在此“安家落户”,它们用翅膀为这片水域的洁净投下了最宝贵的“信任票”。
“鸟儿们不会说谎。它们选择这里,尤其是那些对环境挑剔的珍稀物种,最直观地证明了我们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向好。”赵云拥说,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恢复,是湿地净化功能得到增强的最有力证明。
坚持科学规划 实现永续发展
这份守护,源于坚定的发展理念。当地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将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视为一项关乎民生的长远工程。
“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鸟语花香,更是下游千家万户水龙头里流出的那一掬清泉。”张振斌说。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实施,湿地保护工作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体现,更是直接关系到市民饮水安全的民生工程和城市发展的生命线。
如今,当襄阳市民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时,或许不会立刻想到上游那片生机勃勃的湿地。但正是那方宁静的碧水,以其强大的自然之力,日复一日地过滤、滋养,无声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饮水安全与健康福祉。长寿岛湿地公园的故事,正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生动的实践。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张振斌 王步乾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