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重大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压舱石”,高效服务是项目落地的“加速器”。在襄阳全力冲刺,决战决胜“十四五”的关键时期,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的火热建设现场,正是这座城市奋进姿态的生动缩影。
从“五化”管理构建高效协同体系,到“铁打襄阳”精神淬炼过硬干部作风,再到政企多方凝聚合力优化营商环境,楚能襄阳项目的每一步推进,都闪耀着创新、实干与担当的光芒。
今日,我们推出“楚能项目一线直击”特别报道,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记录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解码高效推进的“襄阳密码”,展现我市以优质服务护航重大项目、以产业升级赋能城市发展的坚定步伐与澎湃动能。

“今日需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尽快拿出项目设计方案。”“因连续阴雨,项目场平作业区域14日全力抽排积水,趁着这两日雨歇间隙,务必确保10月18日完成所有场平工作。”
10月15日上午8点,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建设会议室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项目方、服务方、施工方等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每日雷打不动的晨会准时开启,大家共同梳理项目进度、协调解决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楚能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王虎 乔森垚 通讯员任传玺 摄
自9月3日项目驻地建成以来,这样的晨会机制便成了项目驻地工作人员的工作标配。每日下午5点,项目组还会根据当日施工进展,召开非正式碰头会,真正做到“事不过夜”,全力确保各项任务日清日结。
“为保障项目按节点顺利推进,我们全面推行‘五化’管理模式,弘扬‘铁打襄阳’精神,一切工作围绕10月28日开工目标全力冲刺,构建起系统严密、高效协同的项目推进体系。”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能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介绍道。
依托“五化”管理模式,襄阳市及高新区精准发力。他们明确总体工作目标,将楚能襄阳项目细化为一项项具体任务,再把任务精准分解到每个工程环节,逐一确定责任人,并对履职情况开展序位考核,构建起一套环环相扣、权责清晰的项目推进体系,为项目推进筑牢坚实根基。
在“五化”管理模式的强力推动下,项目专班展现出惊人的效率:1天完成组建,3天到岗运转;33项推进清单和责任制度全部上墙;要素保障、工程建设等6个专项小组同步成立;10余名骨干驻场办公;实行“串联实施与并联推进”相结合机制,实现24小时不间断响应,确保问题“不过夜”、衔接“零缝隙”。
当日,记者在楚能襄阳项目驻地的会议室看到,墙上整齐悬挂着区级与市级项目任务清单、每日完成情况汇总表等,清单内容详尽,不仅明确了每日施工任务与各阶段关键节点,更细致标注了每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甚至精准到不同时段所需的工人数量与机械配置。如此清晰的安排,让项目整体进度一目了然,责任归属清晰可查,极大提升了项目推进的条理性与执行力。
高新区城建中心副主任李文申分享了一个实例,深有体会地说:“9月5日,项目方提出日用水量2.7万吨的需求。以往,我们会建议他们直接联系襄阳中环水务公司。但在‘五化’管理模式下,我们主动把责任落实到人,必须按时间节点主动推进。于是,我们积极协调双方,从方案设计到施工中遇到的绿化带与输油管道交叉等具体问题,不论大小一一协调解决。仅用15天就完成了用水报装条件,并于10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供水保障工程。”
“五化”管理模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加快项目进度上,更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施工的经济性与精准度。李文申补充道:“项目初期,项目方原计划采用管径1000mm的管道供水。后来,通过‘五化’管理模式,双方经过三次深入沟通与协调,最终优化为两路供水方案,一路管径600mm,另一路管径500mm。这一调整既充分满足了项目用水需求,又实现了资金的合理节约,让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正是依靠这种高效、精准且权责清晰的工作模式,楚能襄阳项目得以稳步快速推进。日复一日的扎实努力,共同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襄阳速度”,成为“襄阳效率”的最佳见证。
“襄阳市及高新区在施工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他们不分昼夜、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让我们对后续建设充满信心。”楚能新能源襄阳基地副总经理范志伟的话语里满是认可与赞许。
从项目筹备到落地推进,楚能襄阳项目的火热建设场景,正是以高效管理服务重大项目的生动缩影。通过“五化”管理模式,我市不断优化项目服务,不仅为单个项目破解了建设难题、加快了落地进程,更在实践中完善了项目服务体系、提升了区域营商环境。
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深化,必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深秋襄阳,细雨连绵。
10月15日,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工地上一片泥泞。小雨刚停,推土机、挖掘机立刻轰鸣启动。
当日下午5点,6台1250千伏安的变压器合闸,临时基建用电顺利通电。
“9月29日接到项目需求后,我们立即成立服务专班。”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主任庄健表示,供电部门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精简办电流程,压缩环节时限,仅用6个工作日就实现通电,有力保障了项目推进。

楚能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王虎 乔森垚 通讯员任传玺 摄
国庆、中秋假期,当大多数人享受休闲时光时,楚能项目专班却一刻不停地在运转。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更是一次对干部作风的淬炼。”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楚能襄阳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说,在楚能襄阳项目现场,人人争当“狮子型”干部,大家充分发挥“铁打襄阳”精神,锚定目标不放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项目既是楚能公司向着千亿级企业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也是襄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的制胜一招。
“省委高度重视,襄阳积极推进,政企双方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乔军强说,锚定“10月28日开工”这一目标,市区两级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并细化了33项任务清单,600余台机械设备昼夜不休。
楚能襄阳项目用地1608亩,地势复杂,东北高,西南低,连接上游水库和福银高速排水任务的葫芦沟,南北向横贯项目用地。
“电池生产最怕水淹,必须要将葫芦沟挪出红线以外。”高新区米庄镇党委副书记、汽车园办副主任李禹介绍,仅此一项要多征收周边200多户居民的用地。
“高新区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推土机’精神,我们党员干部就得勇挑重担亲自抓,遇到困难不推脱。”李禹说,9月3日项目部成立当天,他就带领5个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征地工作,发动当地的党员干部、亲朋好友,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仅用2天就完成了葫芦沟的征地工作。
“7天7夜挖通高17米、宽20米、长1.2千米的临时沟渠。”李禹说,9月16日,全市普降大雨,临时沟渠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免了项目工地积水。
从9月16日至今,我市连续阴雨天气,土地平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0月15日,记者在楚能襄阳项目现场看到,施工场地泥泞不堪,钢板和砖渣铺成的作业道在泥地间蜿蜒交错。
“我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能干一点是一点,能抢一片就一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总经理李正军说,为了方便机械作业,他们运来3万立方米砖渣、碎石铺设通道;效果不好,他们又租来近3000块钢板铺设作业道;钢板不够,就从武汉、宜昌、南阳等地外调;作业面还不够,就买来篷布铺在地面上防雨。
“就是要抢!一天要抢出三天的工作量!争分夺秒抢出了15天工期,完成了75%的工作量。”李正军说,他们日夜赶工,现场调度,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他们把饭送到驾驶室,把油送到机械旁,确保“人歇机械不停”。他们改变作业方式,用推土机将泥泞的土地推开,方便机械进场作业;将高方区的湿土挖开,取干土垫平地面。运输车辆陷进泥里,他们就用推土机推着车辆前进……
“把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当作‘练兵场’,引导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全力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项目建设‘铁军’。”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岩表示,高新区将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助力楚能新能源成为千亿级企业,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展现高新担当。

10月15日8时,在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建设办公室,设置在集装箱式板房中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项目服务专班成员单位对照“五化”管理目标清单依次通报工作进展,企业代表和施工团队根据现场实际提出困难诉求,热烈交流、精诚协作的氛围中,一项项细化任务分发下达、一条条“解题”举措谋划落地,一个个制约项目高效推进的堵点问题迎刃而解。
“面对面、点对点的‘诸葛会’雷打不动,每日举行,施工建设、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各方面问题,都有责任单位当面认领、现场解决。我们一趟部门都没跑,项目进展却远超预期!”楚能新能源襄阳基地副总经理范志伟说,1个多月的合作中,“团结”和“高效”是襄阳地方政府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

楚能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王虎 乔森垚 通讯员任传玺 摄
楚能襄阳项目的落地对于完善我市区域新能源产业链、助力襄阳加速成长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意义重大。为推动这一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早日达效,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系统谋划,成立高规格项目服务专班,采用“串联实施与并联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各地各部门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起全方位联动、全天候响应的保障网络,为项目建设持续按下“加速键”。
聚合力量,沟通衔接无延时。工期紧、任务重,项目服务专班争分夺秒,以不到1周的时间在荒地中搭建起“临时指挥部”,组织高新区14家区直单位驻点办公,建立与各市直部门点对点联络渠道。
“通过扎根现场、同吃同住,我们打通多部门协同壁垒,提升政企沟通交流时效,让问题发现在一线、诉求解决在一线。”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能新能源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表示。
楚能襄阳项目体量大、用地广,如何快速腾出土地空间、让工程快速推进?项目服务专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乡镇基层力量和部门专业团队,实现评估、审批、土地清表三道工序同时入场、并联推进。
“村镇干部白天带着志愿者协助部门做评估、清地表,晚上请出‘五老’走家串户做工作、签协议,短短10天便完成了1600多亩土地的征收工作,较常规流程提前了近1个月。”米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超说,协同作战,化解难题有方法。
作为防洪排水工程的东葫芦沟横跨南北,将选址用地生生“切”成两段,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改明渠为暗渠影响项目安全,但迁移河道光勘察研究就得一个多月。我们一方面从区级层面出发,连夜设计合规可行的施工方案,另一方面争取市级层面支持,简化审批流程。”高新区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文申介绍,经特事特办,作为替代的临时排洪渠迅速审批开建、如期完工,配套提升工程也同步推进,兼顾了效率与安全。
1天,完成新公司名称核准、企业注册、项目备案等工作;10天,完成1608亩土地清表21万方;30天,完成土地挂牌……一组组彰显“襄阳速度”的数据背后,是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团结共进的艰辛和汗水,是政企双方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信任与真诚。
“清淤量16万方、挖方量230万方、填方量265万方……看到行业平均水平需要2到3个月完成的浩大工程,短短40天便接近尾声,我们对今后与襄阳的合作充满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优势,加强同地方政府、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助力襄阳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链成群。”范志伟说。
干的是项目 立的是精神
汉水襄评
战天斗地,风雨无阻;襄阳铁军,尽显风流。
1天完成企业注册、项目备案,3天完成征地相关工作,30天完成土地挂牌,40天完成土地平整……这令人惊叹的“襄阳速度”,是广大党员干部冒着连绵阴雨、披着日月星辰,以“5+2”“白+黑”、一天也不耽误的精气神拼出来的。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也在这种拼搏精神的滋润下,如春笋破土、拔节生长。
“五化”管理,是提速提效的有力抓手。项目从落地到开工,从建成到投产,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五化”管理通过目标和过程双控,让工作流程清晰分解、工作目标科学确立、工作任务精准分配、工作考核规范公正,促使党员干部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优服务、强保障、抓进度的赛道上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全领域全要素统筹,是聚合力量的核心支撑。大项目、好项目需要更多资源要素保障,单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难以有效满足。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域优化生产力布局、立足全市统一配置资源,促进要素向产业、企业聚拢,服务向项目、工程聚合,以政企同心破难题的有力举措,书写出用心用情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篇章。
“铁打襄阳”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坚实保障。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困难与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发扬“铁打襄阳”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将机械的轰鸣声当作奋斗的交响乐,将泥泞的建设工地当作生长本领的沃土,坚守一线赶工期、争分夺秒抢进度,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风采。
事实证明,襄阳干部队伍不愧是顶得住压力、干得成大事的一流队伍。只要我们保持这种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的激情和干劲,持之以恒务本务实、真抓实干,我们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铸就新辉煌!
记者:韩犁夫 严俊杰 刘倩 胡采棣 王亚雯 周俊 张晋 解家卫 滕树杰
通讯员:刘进 宋雷
编辑:李春辉 施静文 | 责编:汪锐
审核:龚莉 周嘉宾 释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