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村”游记丨宜城市腊树村:楚辞新韵环腊树 一园文脉润城乡

名片

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腊树村

腊树村航拍

腊树村已有1700余年历史,是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出生地。该村距宜城市中心不到1.5公里,东接谭垴村,南邻木渠村,西靠鲤鱼湖社区,北依燕京大道,辖九个村民小组,共881户、3572人。村落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向,总面积3783亩,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1.5万元。近年来,腊树村着力发展“精养鱼塘”“大棚蔬菜”和“新兴花卉”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体系。2024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00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见闻

楚辞新韵环腊树 一园文脉润城乡

宋玉辞赋园全景

曲径通幽、古色古香、廊桥萦回、诗碑林立,一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园林在晨曦中缓缓苏醒……10月14日,记者来到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腊树村,探访于10月8日正式开园的宋玉辞赋园。

据介绍,宋玉辞赋园原是一座占地5亩的宋玉墓园。依托腊树村深厚的楚文化根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宋玉辞赋园得以重修扩建,成为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文化新地标,将典籍中的楚赋风华变为实景,为市民游客打开一扇触摸楚文化根脉的新窗口。

园内航拍

“风雅十六卷,一园尽楚辞”。宋玉辞赋园以“辞赋文化”为主线,规划为辞赋展示区、赋圣演绎区、宋玉墓园区、宋玉展陈区四大功能板块,分别对应“初识宋玉”“再见宋玉”“追忆宋玉”“传承宋玉”的主题脉络,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辞赋文化的独特魅力。

“阳春白雪,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入园处,“宋玉辞赋园”五个镶金大字熠熠生辉,右侧的“辞赋名家墙”系统展示着从屈原、宋玉到汉晋赋家的生平与名句,《招魂》《神女赋》等经典名篇呈现眼前,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

雕像

通过曲径,中心广场上,环形水上舞台中央矗立着高达4.75米的宋玉雕像。这座由四川雅安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雕像,展现了宋玉的风骨与绝世姿容。

亭廊

穿廊过亭,进入宋玉墓园区,以《对楚王问》为蓝本设计的照壁格外引人注目。其正面生动再现了楚王与宋玉对话的历史场景,背面巨鲲跃海、凤凰凌霄的浮雕,与中央镌刻的《重修宋玉墓宅记》相得益彰。

步入享堂,精雕屏风正面绘有宋玉画像,其面容清俊,目光深邃;背面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宋玉墓园图景”,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域。

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参观

正对享堂的宋玉墓冢,形制为圆形封土。清嘉庆年间遗存的原碑在加装的玻璃保护罩内保存完好。

楚风雅韵

记者注意到,园区东侧的“东家之女”雕像前,不少游客正与雕像合影留念。在宋玉展陈区,依据文献考据精心复原的宋玉故居初现雏形,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主题陈列区等仍在紧张施工中。

“宋玉辞赋园的建成,搭建起传承楚辞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村庄知名度显著提升,带动了周边消费活力,促进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腊树村党支部书记武劲松表示。此外,项目还推动村内排水渠道管网、文化广场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完善,并建立了利润分红机制,将运营收益的40%反馈村集体,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漫步出园,回望这座拔地而起的文化新地标,但见千年文脉与今日城乡生机已悄然交融。宋玉辞赋园不仅让沉睡于典籍中的楚赋风华变得可触可感,更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腊树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它所带来的,远不止于一园风景——村集体与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的机制已然建立,周边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文旅融合的路径正越走越宽。

对话

腊树村党支部书记武劲松:

文化激活乡村“田园新韵”

宋玉辞赋园

“宋玉文化不仅是我们村的文化名片,更是产业发展的引擎。”10月14日,站在宋玉辞赋园门口,腊树村党支部书记武劲松指着周边蓬勃发展的产业项目感叹。

谈到具体成效,武劲松如数家珍。依托宋玉文化,腊树村的农家乐迅速升温。“安子餐馆老板张治安告诉我,他一共就摆了5张桌子,现在中午晚上天天满座,很多游客冲着宋玉文化来,游玩之后就喜欢尝尝地道的农家菜。”目前,这样的农家乐在腊树村已发展到5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绿色餐饮集群。

武劲松还特别介绍了村里的“共享菜园”项目。“市民出一点钱,认种一分田,我们提供农具和技术指导,让他们体验劳动的快乐。”他表示,村里正规划将二十亩土地打造成“共享菜园”,目前已有部分村民开始尝试,受到城区市民的热捧。

腊树村的优势产业借势升级

更让武劲松欣慰的是,腊树村的优势产业也借势升级。该村近五百亩大棚蔬菜,通过技术改良实现精品蔬菜提前上市,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在精养鱼塘区,高科技养殖已成常态,全村近500亩鱼塘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宋玉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精品蔬菜可供采摘购买,精养鱼塘可供垂钓,为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武劲松说。

宋玉辞赋园内楚风雅韵流转,而一墙之外的宜城市永盛家庭农场中,苗木葱郁、花卉连绵。农场种植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等花卉苗木,年产值近六十万元。随着宋玉辞赋园开园,村里计划修建观光路,把辞赋园和农场连通。武劲松告诉记者:“未来游客逛完园林,可以顺路带盆花回家。”

在武劲松看来,宋玉文化正带动腊树村产业结构升级,走出一条“文化引流、产业联动、村民共富”的振兴之路。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文化+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要让游客在感受楚辞魅力的同时,也能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比翼齐飞。”武劲松表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廖双来 王虎 王婷

记者:韩秀嫣丨摄影:乔森垚

视频:王笑一丨通讯员:屈启三 李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